一、制定开停工方案
(一)总则
包括开停工的目标、时间进度和总体要求等。
(二)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新建(含改建、扩建)装置、大修装置或多套装置的开停工,由企业主管生产、技术的领导担任总指挥;
其他类型的装置开停工,一般由车间主任或副主任担任总指挥。
(三)风险识别和对策措施
(1)开停工的安全风险包括超温、超压,停工时的硫化亚铁自燃和开工时的冲塔、满(冒)罐等。
(2)开停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保风险,废气、废水、废渣的产生情况,以及污染物的品质、排放量、排放温度、排放时间和排放去向等。
(3)明确物料及公共系统的隔离措施和状态。
(4)明确停工时放射源、特殊催化剂、特殊物料等的防护措施和开工时联锁等自保系统的状态。
(5)制定吹扫中防止吹出物伤人和烫伤的措施,开工试压过程中防止超压的措施,试验压力的检测不能少于两块压力表。爆破吹扫、打靶吹扫,要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6)明确下水井系统的处理措施以及设备排放的处理措施。
(7)预防水体污染系统要检查、清理、畅通。
(8)开工时,明确排放系统、报警仪、安全阀、压力表、防爆门、消防气防设施、风向标等安全附件的检查、投用时间。
(四)开停工方案内容
一般吹扫试压按流程编写方案,引料开停工按生产单元或岗位编写方案,也可以相互结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各方面:
(1)装置开工具体方案应包括装置开工所需的检查、材料准备、吹扫试压、气密、真空试验、置换、点炉、衬里烘干、单机试运、水联运、油运、溶剂及介质循环、升(降)温升压、催化剂和助剂投用、投料、质量调节、产品外送等所有本装置应有的开工环节。
机组的开车应有专门方案。联锁校验应全部通过并有相关单位人员的确认记录,重要阀门的调试应有确认记录。
(2)装置停工具体方案应包括停工准备、切断进料、停剂、卸剂、退料、降(升)温降压、退溶剂、置换、停炉、吹扫、蒸塔蒸罐、烧焦、催化剂再生、钝化除臭、开人孔、通风冷却、气体分析、现场检查等所有本装置应有的停工环节。机组的停车应有专门方案。
(3)在开停工具体方案中要明确装置开停工的主要节点、易出问题环节及应对措施。对以往出现的问题,要作为重点加以体现,让每名职工都要熟知,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4)在开停工具体方案中应有详细的盲板表,明确盲板位置、规格、加装人、拆装人、确认人等。
(5)在开停工具体方案中应明确保证公用工程系统安全的措施,严禁出现公用工程系统污染事故。对于使用完毕的公用介质应加盲板隔离。
(6)在开停工具体方案中关键点控制要量化,使操作人员容易把握,不允许有模糊语言。
(7)开停工具体方案中要明确对动静设备、特殊阀门、仪表的保护措施,严禁出现开停工过程中损坏设备的事故。
(8)开工方案的审查会签、批准、培训、变更程序同操作规程。
二、化工装置停工安全技术
(一)停工检修条件联合检查确认
生产装置或设施在停工处理后,交付检修施工单位前,需对检修条件进行确认,此工作一般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其他部门参加。检修条件确认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承包商施工准备情况:
- ①提供相应的施工资质和HSE业绩证明材料,签订施工HSE合同,购买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 ②制定检修施工方案,进行危害识别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由相关部门审批完毕。
- ③有健全的HSE管理体系并配备具备资质的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配置数量满足要求。
- ④所有参加检修人员已进行两级安全教育并与所在单位签订HSE承诺书。
- ⑤为参加检修人员配备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 ⑥特种作业人员持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2)施工主管部门负责检查承包商单位和人员资质、特种设备安全等情况,并对承包商施工准备情况进行审核,组织对检修施工方案及HSE方案审核。
(3)生产装置(设施)所在单位负责二级安全教育、盲板拆装、下水系统处理、应急措施准备、监护人安排等。
(4)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对盲板拆装情况进行检查,对停工装置(设施)情况进行检查。
(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检查承包商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检查下水系统安全防护、气体采样分析等情况,并对承包商安全准备情况进行审核。
(6)环保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检查承包商环保措施制定情况、废弃物处置准备情况等。
(7)消防气防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现场消防、气防措施和设施落实。
(8)电气、仪表等参加检修的单位负责对现场电气仪表设备设施进行安全防护,检查专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二)停工过程安全技术要点
组织学习开停工方案,掌握开停工有关步骤。
明确开停工进度,强调应注意的问题避免疲劳作业。改造项目开工前由车间领导和技术员进行交底。装置开停工前,根据需要绘制装置(反应器、再生器、加热炉、余热炉)升温曲线图。装置开停工前需进行现场和操作室清理,保证消防通道、工作线路畅通。开停工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非必要人员不得进入装置区域和操作室。
(1)停工过程注意事项(关键:排放净、速度慢)
- 装置停车时,系统内的物料应尽可能倒空、抽净、降温后,送出装置,可燃、有毒气体应排至火炬烧掉,对残存物料的排放,不得就地排放或排入下水道中,退净介质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吹扫置换。
- 控制降温降量降压的速度,降温降量的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在高温条件下。
- 开关阀门的操作要缓慢。开阀门时,打开头两扣后要停片刻,使物料少量通过,观察物料畅通情况,然后再逐渐开大。开蒸汽阀门时要注意管线的预热、排凝和防水击。
- 停炉操作应按照工艺规程规定的降温曲线进行,注意各部位火嘴熄火对炉膛降温均匀性的影响。
(2)吹扫
- 设备和管线内没有排净的可燃、有毒液体,采用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确保设备、管线都吹扫干净不遗漏死角。
- 吹扫介质压力不能过低,以防止被吹扫介质倒流至氮气管网。
- 存放酸碱介质的设备、管线,应先中和或加水冲洗。
- 低沸点物料倒空置换一定要先排液后放压,防止液态烃排放过程大量汽化,使管线设备冷脆断裂。
- 吹扫合格后,应先关闭有关阀门,再停气,以防止系统介质倒回,同时及时加盲板与有物料系统隔离。
(3)置换
- 对可燃、有毒气体的置换,采用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为置换介质,也可采用注水排气法,将可燃、有毒气体排净。
- 置换和被置换介质进出口和取样部位的确定,应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的不同来选择。置换介质的密度大于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设置在顶部及易产生死角的部位;反之则改变其方向,以免置换不彻底。
- 置换出的可燃、有毒气体,应排至火炬烧掉。
- 用惰性气体置换过的设备,若需进入其内部作业,还必须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的方法将惰性气体置换掉,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
- 高压蒸汽置换作业的注意事项及作业要求:
- 应注意蒸汽管道的预热、排凝和防水击,蒸汽管道应在管道的最低处设置排凝水阀。
- 蒸汽管道绝热保温,防止人员灼烫。
- 高压蒸汽管道进口处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严格控制高压蒸汽进口处压力,防止超压导致罐体变形。
(4)蒸煮和清洗
- 对吹扫和置换无法清除的残渣、沉积物等,可用蒸汽、热水、溶剂、洗涤剂或酸、碱溶液来蒸煮或清洗。
- 水溶性物质,可用水洗或热水蒸煮。
- 黏稠性物料可先用蒸汽吹扫,再用热水煮洗,对不溶于水或再安全上有特殊要求的积附物,可用化学清洗的方法除去,如氧化铁、硫化铁等沉淀物。
(5)抽堵盲板
抽堵盲板由专人统一负责编号登记管理、检查核定、现场挂牌。未经吹扫处理的设备、容器、管道与系统隔离,设置明显标志,并向岗位相关人员交底。
(6)其他
转入检修施工前,对地面、明沟内的油污清理,对装置及其周围的所有下水井和地漏进行封堵,对于转动设备或其他有电源的设备,检修前切断一切电源,必要时悬挂警示牌或上锁。
三、化工装置开工安全技术
(一)开工条件联合检查确认
(1)三查四定
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及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限期完成,一般在进度完成90%~95%时进行。
(2)中间交接
中间交接,即将建设或大修项目由施工管理单位逐渐交付给生产单位的时间界面。中间交接的一般要求:
- 工艺、动力管道的耐压试验完成,系统清洗、吹扫完成,保温基本完成。
- 静设备无损检验、强度试验、内件安全清扫完成;安全附件(安全阀、防爆门等)已调试合格。
- 转动设备单机试车合格(需用物料或特殊介质而未试车者除外)。
- 大型机组空负荷试车完成,机组仪表、保护性联锁和报警等自控系统调试合格。
- 装置电气、仪表(含计量仪表)、计算机、防毒防火防爆等调试联校合格。
- 装置区施工临时设施拆除,已经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竖向工程施工完。
- 对联合试运有影响的“三查四定”项目及设计变更项处理完,其他未完施工尾项责任、完成时间已明确。
(3)开工条件确认:生产装置或设施引料前,必须按专业、按工种确认开工条件,最后由分管领导批准引料开工。这项工作一般由生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
- 施工完成情况,由施工管理部门和设计管理部门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生产单位等,对设计的符合性、完整性、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认。
- 生产单位准备情况,由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生产单位检查开工方案、操作规程、工艺标准等开工文件是否批准,检查操作人员是否考核合格,检查原材料、助剂是否到位等。
- 公共系统准备情况,由生产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原材料和水电气风供应、产品和中间产品储存、火炬排放系统等进行检查。
- 安全仪表、电气系统调校情况,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仪表、电气等单位对仪表联锁、报警、电气保护、电气安全、机泵试运情况进行检查。
- 专项安全消防情况,由安全和消防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劳动保护设施、消防道路、消防气防设施、应急通信、应急预案等情况进行检查。
- 专项环境保护情况,由环保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三废”排放和治理、环境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情况进行检查。
(二)开工过程安全管理
(1)开工前至少必须确认:(作业面检查)
- 已经对员工进行了开工方案的培训和考试,员工已熟练掌握。
- 已经完成系统试压并做到气密性良好。
- 系统的空气已经彻底吹扫完成、置换干净合格,不会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
- 所有管线、设备上的盲板已经全部拆除并做到销号和记录。
(2)开工过程中至少应当做到:(注意事项)
- 严格控制进退料顺序和速率,现场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有无泄漏等异常现象。
- 使用蒸汽前必须先脱净冷凝水,防止水击。
- 在开工过程中严密监测加热炉的负荷变化,严格执行加热炉的操作规程。
-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各类报警信号。
- 禁止在管线、容器内有介质带压情况下更换垫片、压盘根。
- 各类塔、容器恒温脱水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
- 对开工阶段产生毒物的过程,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空气呼吸器和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 开工阶段,各专业人员、各级人员要加强巡回检查。
- 保运单位配备足够的保运人员。
- 开工完成后的运行初期,装置工况还不稳定,建议开展一次综合大检查,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