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
(一)事故预防控制
预防控制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等。
替代 | 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 一般通过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 【例如1】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用的苯。 【例如2】脂肪烃替代胶水或黏合剂中的芳烃。 |
变更工艺 | 【例如】传统的乙炔制乙醛,采用汞作催化剂,现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作催化剂。 |
隔离 | 通过封闭、设置屏蔽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例如1】将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例如2】通过隔离操作的方式,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离的操作室内。 |
通风 |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局部通风 【特点】适用于点式扩散源。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 【实例】实验室的通风橱、焊接式可移动的通风管等。 (2)全面通风 【作用】适用于面式扩散源。稀释通风的形式,用以降低危险物质的浓度。 【实例】适用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宜污染物量大的场所。 |
个体防护 | (1)个体防护用品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个体防护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 (3)个体防护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措施。 |
保持卫生 | 作业场所清洁:清洗作业场地、对废弃物等的处理。 个人卫生:防止有害物附着皮肤、防止有害物渗入体内。 |
-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原则
呼吸道防毒面具选用原则:
过滤式 | (1)全面罩式(头罩式面具、面罩式面具) (2)半面罩式(双罐式防毒口罩、单罐式防毒口罩、简易式防毒口罩) 【使用范围】毒性气体的体积浓度低,一般不高于1%的环境。 |
隔离式 | (1)自给式(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自救器) 【使用范围】毒性气体浓度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移动性作业。 (2)隔离式(送风长管式、自吸长管式) 【适用范围】毒性气体浓度高,缺氧的固定式作业。 【注】自吸长管式导管限长<10m,管内径>18mm |
(二)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毒性化学品会引起人体器官、系统的损害。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的机体的作用是一个复杂过程,通常按照进入人体的时间和剂量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旦发生急性中毒,需要立即施救,否则会危害人的生命。
(1)救护者现场准备
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
(2)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改变环境)
- 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 抢救抬运过程中,应松开患者衣服、腰带使其仰卧,保持呼吸畅通。
-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还应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
- 有毒气体或蒸气泄漏,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开门窗,或进行中和处理。
(3)迅速脱去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 注意防止清洗剂促进毒性危险化学品的吸收,以及清洗剂本身所致的呼吸中毒。
- 粘稠性毒性危险化学品,用大量肥皂水冲洗(敌百虫不能用碱性液冲洗)。
- 水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先用棉絮、干布擦掉,再用清水冲洗。
(4)经口引起急性中毒的危险化学品:
- 非腐蚀性的,迅速用1/5000高锰酸钾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然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泄。
- 腐蚀性的,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以保护胃黏膜。
(5)令中毒患者呼吸氧气。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三)泄漏处理
- 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
- 【注】是否疏散和隔离,视泄漏物毒性和泄漏量的大小而定。
- 切断火源
- 【注】泄漏物如是易燃物,必须首先消除泄漏污染区的点火源。
- 应急人员的个体防护
- 注意事项:避免泄漏物对周围环境带来的潜在危险。
- 泄漏物的处理
气体泄漏物 | 应急人员能做的仅是止住泄漏。 【例如】用合理通风和喷雾状水等方法消除其潜在影响。 |
液体泄漏物 | 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切断泄漏源。 【例如】适当的收容方法、覆盖技术、转移工具消除泄漏物。 |
固体泄漏物 | 【例如】采用适当的工具收集泄漏物。 |
(四)一些毒性物质污染的处理
- 氰化钠、氰化钾的污染,可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浇在污染处。
- 【注】也可用硫酸亚铁、高锰酸钾、次氯酸钠代替硫代硫酸钠。
- 对硫、磷及其他有机磷剧毒农药(敌死通),先用生石灰将泄漏药液吸干,然后用碱水湿透,用热水冲洗再用冷水冲洗。
- 甲醛泄漏可用漂白粉加5倍的水浸湿污染处。
- 苯胺泄漏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浸湿污染处,再用水冲洗。
- 汞泄漏可先行收集,然后再污染处用硫磺粉覆盖。
- 处理磷应带防毒面具,用工具将黄磷移至完好的盛器中,污染处用石灰乳浸湿,在用水冲洗,被污染的用具,用5%硫酸铜冲洗。
- 砷泄漏可用碱水和氢氧化铁解毒,再用水冲洗。
- 溴泄漏可用氨水使生产铵盐,在用水冲洗。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
(一)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的危险
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事故通常伴随发热、发光、高压、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强的破坏效应,该效应与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性质、燃烧爆炸时的条件以及位置等因素均有关系。
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的主要破坏形式 | 内容 |
高温的破坏作用 | (1)遗留的热或残余火苗引发二次火灾。 (2)灼热的碎片飞出引燃其他易燃物质。 (3)高温热辐射致使附近人员受到严重伤亡。 |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 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和烟雾 |
爆炸的破坏作用 | (1)爆炸碎片的破坏作用 一般飞散范围在100~500m。 (2)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1)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主要是有波阵面上的超压引起的。 2)爆炸中心波阵面上的超压可达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 3)超压在100kPa以上时,除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将破坏。 4)爆炸冲击波可在作用区域产生震荡。 |
(二)事故预防控制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可以从防止燃烧爆炸系统形成、消除点火源、限制蔓延扩散等方面控制。
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 | (1)替代 (2)密闭 (3)惰性气体保护 (4)通风置换 (5)安全监测及联锁 |
消除点火源 | (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
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 相关措施包括设置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防火防爆分隔等。 |
(三)火灾控制
(1)灭火一般注意事项
- 正确选择灭火剂并充分发挥其效能
- 注意保护重点部位
- 防止复燃复爆
- 防止高温危害
- 防止毒害危害
(2)几种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及其火灾爆炸事故,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采用正确的处理措施和火灾控制措施。危险化学品性质不同,对其引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及灭火剂的选用亦不相同。
- 扑救气体火灾,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时,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 扑救爆炸物品火灾,切忌用砂土压盖。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水流应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 扑救易燃液体的火灾:
- ①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泡沫扑救。
- ② 水溶性液体最好使用抗溶性泡沫扑救。
-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
- ① 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 ② 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
- ③ 钾、钠、镁、铝等物品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无效。
- ④ 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等覆盖灭火。
- ⑤ 镁粉、铝粉等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避免引起粉尘爆炸。
- 扑救毒害和腐蚀品火灾,尽量使用低压水或雾状水,避免毒害和腐蚀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控制燃烧范围,逐步扑灭。扑救过程中可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来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