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完整的统计工作一般包括:

  • ①设计——制定统计计划
  • ②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统计报表、日常性工作、专题调查
  • ③整理资料
  • ④统计分析

二、统计图表的编制,统计图的类型和特点

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

一般将两轴的起始点即原点处定为0,但也可以不定为0。横轴尺度从左向右,纵轴尺度从下到上。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为5:7。

统计图一般选用原则:

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宜选用的统计图
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条图
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圆图、百分条图
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线图、半对数线图
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散点图
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统计地图

条图: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圆图、百分条图: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线图、半对数线图: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散点图: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直方图: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统计地图: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三、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一)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1)绝对指标是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

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特点:直观表达的数字,单位通常是:人、起、例、元等等。

(2)相对指标是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

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关键词:率

(四)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

(1)千人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2)千人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3)百万工时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注】实际总工时=从业人数×天数(一般250)×8

(4)百万吨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吨产量,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5)重大事故率:指一定时期内,重大事故占总事故的比率。

(6)特大事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大事故占总事故的比率。

(7)百万人火灾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百万人中,火灾发生的次数。

(8)百万人火灾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百万人中,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

(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 死亡率某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生产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时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

(二)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1)描述统计法: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

(2)推理统计法: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经常用到的几种事故统计方法如下:

方法特征
综合分析法将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总结分类,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形成书面分析材料或填入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使大量的零星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各种变化的影响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分组分析法按照伤亡事故的有关特征进行分类汇总,研究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例如,按事故发生的经济类型、事故发生单位所在行业、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类别、事故发生所在地区、事故发生时间和伤害部位等进行分组汇总统计伤亡事故数据。
算数平均法描述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
算数平均法举例,2001年1-12月全国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分别是488人、752人、1123人、1259人、1321人、1021人、1404 人、1176 人、1024人、952人、989人、1046人,然后算出每月平均死亡人数。
相对指标比较法如各省之间、各企业之间由于企业规模、职工人数等不同,很难比较,但采用相对指标如千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则可以互相比较,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安全生产的情况。
统计图表法事故常用的统计图有:
1)趋势图,即折线图,直观地展示伤亡事故的发生趋势。
2)柱状图,能够直观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造成的伤亡事故指标大小比较。
3)饼图,即比例图,可以形象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占的百分比。
排列图
排列图排列图也称主次图,‌是直方图与折线图的结合。‌直方图用来表示属于某项目的各分类的频次,‌而折线图则表示各分类的累积相对频次。‌排列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属于各分类的频数的大小及其占累积总数的百分比。
控制图控制图又叫管理图,把质量管理控制图中的不良率控制图方法引入伤亡事故发生情况的测定中,可以及时察觉伤亡事故发生的异常情况,有助于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起到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作用。

(三)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
医疗费用(护理)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丧葬及抚恤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补助及救济费用清理现场费用 
歇工工资*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歇工工资,指受伤职工被伤害后实际歇工(包括治疗和休息时间)期间,企业发给他本人的工资。

(2)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 ①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 ②工作损失价值
  3. ③资源损失价值
  4. 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 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 ⑥其他损失费用
  • 工作损失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VW=DLM/(SD)

式中

  • 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的附表确定,日;
  •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 ,万元;
  •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人;
  •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