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观念的形成来自人类实践活动、直观的感受和经验,取决于人的思维活动及理性的判断,还取决于人类具有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价值观与生命观。
一、安全哲学观
(一)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
远古时代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表现为,对于事故与灾害只能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人类的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鬼怪掌握着人类的生死大权。人们认为,面对事故对生命的残害与践踏,人类是无所作为的。
将天灾与人祸所造成的意外伤亡事故,解释为有人招惹上帝和神灵而使之发怒,降罪于凡间所致,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无法保障的,人们只能俯首跪罪,无能为力,只能是逆来顺受。
(二)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从各种天灾和人祸中吸取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用事后分析,以”吃一堑,长一智”的方法来教育自己,提高对安全的认识,此阶段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
哲学上反映出,从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经历和教训上来认识人类现实生产、生活的安全,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在实践中发现了”亡羊补牢”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方式;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尽管是”事后诸葛亮”式的,但毕竟是唯物主义的。这种安全哲学,至今还是我们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与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并用,被人们称之为传统安全管理。例如,事故处理所坚持的”四不放过”原则,用统计分类的方法进行事故致因的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赔偿与事故保险制度等方法和措施,都是受经验论与事后型安全哲学的影响所形成的具有补救意义的办法。
(三)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对事故的发生和分析采用了系统的综合方法来解决,认为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产生的四大综合要素,主张将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等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其具体思路和方法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
(1)全面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思想;安全与生产技术统一的原则;讲求安全人机学设计,提高各种条件下的人机界面安全性和适用性;推行系统安全工程方法;完善政府、企业、工会、社会、个人等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体制;在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推行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要向上级负责、向员工负责、向自己负责的负责制等。
(2)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的”四查”制度;进行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企业生产岗位每班查、班组车间每周查、厂级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四全”安全管理,人人、处处、事事、时时把安全放在首位;人员、设备、环境的安全性分析及对策,提高系统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查出入、机、环的隐患,分级排列、重点控制,做到消除隐患,保证安全,实现无隐患安全管理;以及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都属于安全系统工程。这些方法体现了系统论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四)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
以系统安全观为指导,提出了自组织思想,有了本质安全化的认识,其方法论是力求安全的超前性、预防性、应急性,实现本质安全化。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从人的本质安全化入手。人的本质安全化不但要解决人的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安全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识、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
(2)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技、设备设施和发挥系统的自组织、自适应功能,实现本质安全化。
(3)研究和应用”三论”。以人、物、能量、信息为要素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为基础,推行现代工业安全管理。
(4)坚持“三同时”“三同步”原则。新建、改建、扩建的技术项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技术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企业在经济发展、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投产的”三同步”原则。
(5)开展”四不伤害” “6S” 活动。规范人的行为,开展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四不伤害”活动,安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 “6S” 活动,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现组织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通过文件、手册和审核,实现 “PDCA”持续改进,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不断的提升,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水平。
(7)科学、超前、预防事故。积极推行生产现场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物流与现场工人流动的定置管理;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控制工程,对隐患的评估,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保证等开展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
(8)应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经济分析、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工程方法等。
二、安全风险管控观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优势和鲜明的特点:
- 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
- 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 实现超前预防管理
- 突出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
- 建立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
三、安全发展观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安全生产。
(1)强化”红线”意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2)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要抓紧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加强督查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3)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4)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
采用“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暗查暗访,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5)全面构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