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行抽查;发现演练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T 9007-2019
一、应急演练的类型
按规模 | 局部性演练、区域性演练、全国性演练 |
按演练内容 | 单项演练、综合演练 |
按演练形式 | 实战演练、桌面演练 |
按目的与作用 | 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研究性演练 |
(一)按组织形式分类
按应急演练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两类。
(1)桌面演练。指针对事故情景,利用图纸、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进行交互式讨论和推演的演练活动。
(2)实战演练。指针对事故情景,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利用各类应急器材、装备、物资,通过决策行动、实际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
按应急演练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
(1)单项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某一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2)综合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三)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分类
按目的与作用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1)检验性演练。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2)示范性演练。指为检验和展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按照应急救援开展的具有较强指导宣教意义的规范性演练。
(3)研究性演练。指为探讨和解决事故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二、应急演练目的
- 检验预案: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锻炼队伍: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事故的能力。
- 磨合机制:完善应急管理部门、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协调配合能力。
- 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参演和观摩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 完善准备:完善应急管理标准制度,改进应急处置技术,补充应急装备和物资,提高应急能力。
三、应急演练工作原则
- ①符合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演练。
- ②依据预案演练:结合生产面临的风险及事故特点,依据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
- ③注重能力提高:突出以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准备能力组织开展演练。
- ④确保安全有序:在保证参演人员、设备设施及演练场所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开展演练。
四、应急演练的内容
(1)预警与报告。根据事故情景,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事故情况。
(2)指挥与协调。根据事故情景,成立应急指挥部,调集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资源,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3)应急通信。根据事故情景,在应急救援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进行音频、视频信号或数据信息互通。
(4)事故监测。根据事故情景,对事故现场进行观察、分析或测定,确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变化趋势等。
(5)警戒与管制。根据事故情景,建立应急处置现场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维护现场秩序。
(6)疏散与安置。根据事故情景,对事故可能波及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和安置。
(7)医疗卫生。根据事故情景,调集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并开展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
(8)现场处置。根据事故情景,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
(9)社会沟通。根据事故情景,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事故情况通报会,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10)后期处置。根据事故情景,应急处置结束后,开展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事故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11)其他。根据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开展其他应急工作。
四、综合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应急演练实施基本流程:
- ①计划
- ②准备
- ③实施
- ④评估总结
- ⑤持续改进
(一)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应包括需求分析、明确任务、制订计划。
(1)需求分析
全面分析和评估应急预案、应急职责、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指挥调度程序、应急技能和应急装备、物资的实际情况,提出需通过应急演练解决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确定应急演练目标,提出应急演练的初步内容和主要科目。
(2)明确任务
确定应急演练的事故情景类型、等级、发生地域、演练方式、参演单位、应急演练各阶段主要任务、应急演练实施的拟定日期。
(3)制订计划
根据需求分析及任务安排,组织人员编制演练计划文本。
(二)演练准备
包括:成立演练组织机构、编制文件、工作保障。
(1)成立演练组织机构
综合演练通常成立演练领导小组,下设策划与导调组、宣传组、保障组、评估组。根据演练规模大小,其组织机构可进行调整。
- 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活动筹备和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审定演练工作方案、演练工作经费、演练评估总结以及其他需要决定的重要事项。
- 策划与导调组。负责编制演练工作方案、演练脚本、演练安全保障方案,负责演练活动筹备、事故情景布置、演练进程控制和参演人员调度以及与相关单位、工作组的联络和协调等。
- 宣传组。负责编制演练宣传方案,整理演练信息、组织新闻媒体和开展新闻发布。
- 保障组。负责演练的物资装备、场地、经费、安全保卫及后勤保障。
- 评估组。负责对演练准备、组织与实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评估;演练结束后,及时向演练单位或演练领导小组及其他相关专业组提出评估意见、建议、并撰写演练评估报告。
(2)编制文件
- 演练工作方案
- 演练脚本
- 演练评估方案
- 演练保障方案
- 演练观摩手册
- 演练宣传方案
演练工作方案 | ①目的及要求 ②事故情景 ③参与人员及范围 ④时间与地点 ⑤主要任务及职责 ⑥筹备工作内容 ⑦主要工作步骤 ⑧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 ⑨评估与总结 |
演练脚本 | 根据需要,可编制演练脚本。演练脚本是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具体操作实施的文件,帮助参演人员全面掌握演练进程和内容。演练脚本一般采用表格形式。主要内容: ①模拟事故情景 ②处置行动与执行人员 ③指令与对白、步骤及时间安排 ④视频背景与字幕 ⑤演练解说词 ⑥其他 |
演练评估方案 | ①演练信息:应急演练目的和目标、情景描述、应急行动与应急措施简介等。 ②评估内容: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组织与实施、应急演练效果等。 ③评估标准:各环节应达到的目标评判标准。 ④评估程序:演练评估工作主要步骤及任务分工。 ⑤附件:演练评估所需要用到的相关表格等。 |
演练保障方案 | ①应急演练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②应急处置措施及责任部门 ③应急演练意外情况中止条件与程序 |
演练观摩手册 | 根据演练规模和观摩需要,可编制演练观摩手册。演练观摩手册通常包括应急演练时间、地点、情景描述、主要环节及演练内容、安全注意事项等。 |
演练宣传方案 | 编制宣传方案,明确宣传目标、宣传方式、传播途径、主要任务及分工、技术支持。 |
(3)演练工作保障
- 人员保障。
- 经费保障。
- 物资和器材保障。
- 场地保障。
- 安全保障。
- 通信保障。
- 其他保障。
(三)应急演练的实施
(1)现场检查
(2)演练简介
(3)启动
- 演练总指挥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或中止演练活动。
(4)执行
- 在桌面演练过程中,演练执行人员按照应急预案或应急演练方案发出信息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依据接收到的信息回答问题或模拟推演的形式,完成应急处置活动。通常按照四个环节循环往复进行:
- 注入信息:执行人员通过多媒体文件、沙盘、消息单等多种形式向参演单位和人员展示应急演练场景,展现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发展情况;
- 提出问题:在每个演练场景中,由执行人员在场景展现完毕后根据应急演练方案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或者在场景展现过程中自动呈现应急处置任务,供应急演练参与人员根据各自角色和职责分工展开讨论;
- 分析决策:根据执行人员提出的问题或所展现的应急决策处置任务及场景信息,参演单位和人员分组开展思考讨论,形成处置决策意见;
- 表达结果:在组内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按要求提交或口头阐述本组的分析决策结果,或者通过模拟操作与动作展示应急处置活动。
- 实战演练执行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演练策划与导调组对应急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
- 演练策划与导调组按照应急演练工作方案(脚本)向参演单位和人员发出信息指令,传递相关信息,控制演练进程;
信息指令可由人工传递,也可以用对讲机、电话、手机、传真机、网络方式传送,或者通过特定声音、标志与视频呈现。 - 演练策划与导调组按照应急演练工作方案规定程序,熟练发布控制信息,调度参演单位和人员完成各项应急演练任务;应急演练过程中,执行人员应随时掌握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应急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各参演单位和人员,根据导调信息和指令,依据应急演练工作方案规定流程,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
- 参演人员按照应急演练方案要求,做出信息反馈;
- 演练评估组跟踪参演单位和人员的响应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并作好记录。
(5)演练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手段记录演练过程。
(6)中断
在应急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应急演练总指挥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中断应急演练。
(7)结束
完成各项演练内容后,参演人员进行人数清点和讲评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四)应急演练评估
- 演练评估实施
- 评估人员就位
- 观察记录和收集数据、信息和资料
- 在不影响演练进程的情况下,评估人员可进行现场提问并做好记录。
- 演练评估
- 根据演练现场观察和记录,依据制定的评估表,逐项对演练内容进行评估,及时记录评估结果。
(1)演练点评
演练结束后,可选派有关代表(演练组织人员、参演人员、评估人员或相关方人员)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进行现场点评。
(2)参演人员自评
演练结束后,演练单位应组织各参演小组或参演人员进行自评,总结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介绍演练收获及体会。演练评估人员应参加参演人员自评会并做好记录。
(3)评估组评估
参演人员自评结束后,演练评估组负责人应组织召开专题评估工作会议,综合评估意见。评估人员应根据演练情况和演练评估记录发表建议并交换意见,分析相关信息资料,明确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和措施等。
(4)编制演练评估报告
1)报告编写要求
演练现场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组针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依据评估标准和相关文件资料对演练活动全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并撰写演练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向所有参演人员公示。
2) 报告主要内容
- 演练基本情况:演练的组织及承办单位、演练形式、演练模拟的事故名称、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过程的情景描述、主要应急行动等。
- 演练评估过程:演练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和主要工作安排。
- 演练情况分析:依据演练评估表格的评估结果,从演练的准备及组织实施情况、参演人员表现等方面具体分析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演练目标的实现、演练成本效益分析等。
- 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对演练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
- 评估结论:对演练组织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价,并给出
- 优(无差错地完成了所有应急演练内容)、
- 良(达到了预期的演练目标,差错较少)、
- 中(存在明显缺陷,但没有影响实现预期的演练目标)、
- 差(出现了重大错误,演练预期目标受到严重影响,演练被迫中止,造成应急行动延误或资源浪费)等评估结论。
(5)整改落实
演练组织单位应根据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同时,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原因。
(五)应急演练的总结
(1)撰写演练总结报告
应急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演练书面总结报告。报告可对应急演练准备、策划等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 ①演练基本概要。
- ②演练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 ③应急管理工作建议。
(2)演练资料归档
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将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应急演练书面评估报告、应急演练总结报告文字资料,以及记录演练实施过程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归档保存。
(六)应急演练持续改进
(1)应急预案修订完善
根据演练评估报告中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按程序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2)应急管理工作改进
- 应急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根据应急演练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演练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 演练组织单位应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并应跟踪督查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