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工事故应急救援的实施
(一)接报与通知
- 应明确24h报警电话,建立接报与事故通报程序。
- 列出所有的通知对象及电话,将事故信息及时按对象及电话清单通知。
- 接报人员一般由总值班担任。接报人员必须掌握以下情况:
- 报告人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主要危害物质、事故性质(毒物外溢、爆炸、燃烧)、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
- 对救援的要求,同时做好电话记录。
- 接报人员在掌握基本事故情况后,立即通告企业领导层,报告事故情况,并按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队伍。
- 保持与急救队伍的联系,并视事故发展状况,必要时派出后续梯队给予增援。
- 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二)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和医疗急救点
在化工事故发生现场,应尽快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和医疗急救点,位置宜在上风处,交通较便利、畅通的区域,能保证水、电供应,并有醒目的标志,方便救援人员和伤员识别,悬挂的旗帜应用轻质面料制作,以便救援人员随时掌握现场风向。
(三)报道
各救援队伍进入救援现场后,向现场指挥部报到。其目的是接受任务,了解现场情况,便于统一实施救援工作。
(四)救援
进入现场的救援队伍要尽快按照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尽力做到“快速、合理、高效”。
- 现场救援指挥要尽快地开通通信网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危险化学品种类和危害程度;征求专家意见,制定救援方案;指挥救援行动;随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进展,并接受社会支援。
- 侦检队应快速检测化学危险物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为测定或推算出事故的危害区域提供有关数据。
- 工程救援队应尽快堵住毒源,将伤员救离危险区域,协助做好群众的组织撤离和疏散,做好毒物的清消工作。
- 现场急救医疗队应尽快将伤员就地简易分类,按类急救和做好安全转送。同时应对救援人员进行医学监护,并为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供医学咨询。
- 救援工作结束后,各救援队撤离现场以前须取得现场指挥部的同意。撤离前要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注意安全。
二、化工事故的现场急救
(一)一般伤员的急救原则
- 置神智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 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至少15min,立即就医。
- 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
-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C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min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
-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二)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
- 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 必须要注意安全防护,备好防毒面罩和防护服。
- 进入污染区前,必须佩戴好防毒面罩、穿好防护服,并应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互相照应。
- 带好通信联系工具,随时保持通信联系。
- 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的。
- 随时注意现场风向的变化,做好自身防护。
- 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 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三、化工事故的处理方法
(一)火灾事故处理方法
(1)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方法
- 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进出)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2)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方法
- 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 首先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
- 加果火势中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的进出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 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水雾)扑救火情,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 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
(3)扑救易燃液体的基本方法—泡沫灭火
- 首先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控制燃烧范围。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 及时了解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毒性、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 小面积液体火灾(50m2以内),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一般更有效。
- 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和液体性质,采取相应灭火措施,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一般更有效。
-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灭火。用干粉、卤代烷扑救时,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卤代烷扑救时,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 具有水溶性的可燃液体(醇类、酮类—甲醇、乙醇、丙酮),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盛装可燃液体的罐壁。
- 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 扑救原油和重油(重质油品)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可采用切水、搅拌等措施。
- 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途径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关闭进出阀门。
(4)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 爆炸物品一般都有专门或临时的储存仓库。
- 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隔离)
- 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 人身安全上确有可靠保障时,应迅即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物品,使着火区域周围形成隔离带。
- 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 灭火人员应尽量利用现场现成的掩蔽体或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态射水,尽可能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5)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 如果只有极少量(一般50g以内)遇湿易燃物品,则不管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扑救。
- 如果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禁止用水或泡沫、酸碱等灭火剂扑救。遇湿易燃物品应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金属钾、钠、铝、镁等活泼金属只能用专用干粉灭火剂,应用水泥、干沙、干粉、硅藻土和蛭石等覆盖。对遇湿易燃物品中的粉尘如镁粉、铝粉等,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防止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较多的遇湿易燃物品与其他物品混存可先向着火点吊射少量的水试探,未见火势明显增大,证明遇湿物品尚未着火,包装也未损坏,应立即用大量水或泡沫扑救,扑灭后将淋过水或仍在潮湿区域的遇湿易燃物品疏散到安全地带分散。如试探后火势明显增大,应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灭火器扑救;若是液体应用干粉等灭火剂扑救,若是固体应用水泥、干沙等覆盖,如遇钾、钠、铝、镁轻金属发生火灾最好用石墨粉、氯化钠以及专用的轻金属灭火剂扑救。
- 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较多遇湿易燃物品,应先用油布或塑料膜等其他防水布将遇湿易燃物品遮盖好,然后再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上水。
(6)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 灭火人员必须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
- 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 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
- 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
- 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 遇毒害品、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腐蚀品需用防腐材料堵漏。
(二)泄漏事故处理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容易发生中毒、火灾爆炸事故,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泄漏处理注意事项:①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②如果泄漏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扑灭任何明火及任何其他形式的热源和火源,以降低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所用的电气设备全部为防爆型;③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④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1)泄漏源控制
- 通过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
- 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能否成功堵漏取决于这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
(2)泄漏物处置
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 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围堰雨水阀。
-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或者采用低温冷却来降低泄漏物的蒸发。
-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
- 对于大型液体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或者采用固化法处理泄漏物。
-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排入含油污水系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