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
为了在不同危险环境配置相应的防爆电器设备,应对危险物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分类、分级和分组:
分类 | 分级 | 分组 | |
I类 | 矿井甲烷 | / | / |
II类 | 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 IIA<IIB<IIC | 按引燃温度分组:T1<T2<T3<T4<T5<T6 |
III类 | 爆炸性粉尘、纤维 | IIIA<IIIB<IIIC | / |
(2)IIIB:非导电性粉尘,如聚乙烯、苯酚树脂、小麦、玉米、砂糖、染料、可可、米糠、硫磺等;
(3)IIIC:导电性粉尘,如石墨、炭黑、焦炭、煤、铁、锌、钛等
(4)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四级:I如甲烷,IIA如氢气,IIB如乙烯,IIA如丙烷
危险物质的性能参数
- 闪点:易燃液体点火时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者危险性越大
- 燃点:闪点不超过45℃的易燃液体,一般只考虑闪点,不考虑燃点
- 引燃温度:自燃点或自燃温度
- 爆炸极限: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比
- 最小引燃能量:指规定试验条件下,能使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所需最小电火花的能量
-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是衡量爆炸性物质传爆能力的性能参数,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经长25mm的间隙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不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