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

作业现场环境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内各种构成要素的总和,它包括设备、工具、物料的布局、放置,物流通道的流向,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范围,事故疏通通道、出口及泄险区域,安全标志,职业卫生状况及噪声、温度、放射性和空气质量等要素。

作业现场环境布设及安全管理的内容
  • ①现场调查,了解作业环境现状,分析生产作业过程,辨识危险及有害因素;
  • ②评价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确定整治对象;
  • ③确定整治方案并实施,评价整治效果;
  • ④日常检查,维护作业现场环境规范有序、无毒无害;
  • ⑤制定长期改进计划,不断完善,持续提升现场作业环境的规范化。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要求

(一)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能够通过禁止、警告、指示和提醒的方式指导工作人员安全作业、规避危险,从而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当危险发生时,它又能够指示人们尽快逃离,或者指示人们采取正确、有效、得力的措施,对危害加以遏制,从而实现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安全标志是规范作业现场,降低现场作业隐患的有力工具之一,正确设置安全标志也是营造良好的作业现场环境的必备工作。

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2894) 的要求,国家规定了4类传递安全信息的安全标志。

名称举例
禁止标志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带火种、禁止用水灭火、禁止放置易燃物、禁止堆放、禁止启动、禁止合闸、禁止转动
警告标志注意安全、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腐蚀、当心中毒、当心感染、当心触电、当心电缆、当心自动启动、当心机械伤人、当心塌方、当心冒顶、当心坑洞、当心落物、当心吊物、当心碰头、当心挤压、当心烫伤、当心伤手、当心夹手、当心扎脚、当心有犬、当心弧光、当心高温表面、当心低温
指令标志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佩戴遮光护目镜、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防毒面具、必须戴护耳器、必须戴安全帽、必须戴防护帽、必须系安全带、必须穿救生衣、必须穿防护服
提示标志紧急出口、避险处、应急避难场所、可动火区、击碎板面、急救点、应急电话、紧急医疗站
安全标志应用场景举例
禁止戴手套戴手套易造成手部伤害的作业地点旋转的机械加工设备附件
禁止用水灭火生产、储运、使用中有不准用水灭火的物质的场所变压器室、乙炔站、化工药品库、各种油库
禁止伸入易于夹住身体部位的装置或场所有开口的传动机、破碎机
禁止穿化纤服装有静电火花会导致灾害或有炽热物质的作业场所冶炼、焊接及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
当心爆炸易发生爆炸危险的场所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储运、使用或受压容器等地点
当心机械伤人易发生机械卷入、轧压、碾压、剪切等机械伤害的作业地点/
当心落物易发生落物危险的地点高处作业、立体交叉作业的下方等
当心弧光由于弧光造成眼部伤害的各种焊接作业场所/
当心低温易于导致冻伤的场所冷库、气化器表面、存在液化气体的场所
必须戴防护眼镜对眼睛有伤害的工作作业场所和施工场所
必须配戴遮光护目镜存在紫外、红外、激光等光辐射的场所电气焊
必须戴防尘口罩具有粉尘的作业场所纺织清花车间、粉状物料拌料车间以及矿山凿岩处
必须戴防毒面罩具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气溶胶、烟尘等作业场所有毒物散发的地点或处理由毒物造成的事故现场
必须戴护耳器噪声超过85dB的作业场所铆接车间、织布车间、射击场、工程爆破、风动掘进处
必须戴安全帽头部易受外力伤害的作业场所矿山、建筑工地、伐木场、造船厂及起重吊装处
必须戴防护帽易造成人体碾绕伤害或有粉尘污染头部的作业场所纺织、石棉、玻璃纤维以及有旋转设备的机加工车间
必须接地防雷、防静电场所
必须戴防护手套易伤害手部的作业场所具有腐蚀、污染、灼烫、冰冻及触电危险的作业地点

(二)光照条件

光源:天然光(阳光)、人工光

对于人眼,天然采光的效果优于照明。

(三)噪声

控制作业环境中的噪声的方式主要有源头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作业人员个体防护三种。

(1)接触限值

以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h的稳态作业环境接触为例,噪声的作业环境接触限值为85dB,在非稳态接触噪声的作业环境中,噪声的非稳态等效接触限值为85dB。

(2)噪声分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

分级等效声级L(dB)危害程度
I85≤L<90轻度危害
II90≤L<94中度危害
III95≤L<100重度危害
IVL≥100极重危害

(四)温度

名称定义举例防护措施
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金属冶炼、烧结、热塑、矿石干燥、饲料制粒和蒸煮通过采取加强通风及合理规划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等手段进行防护,同时厂房应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中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保障厂房的散热效果
低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5℃的作业潜水员水下工作、现代化工厂的低温车间以及寒冷气候下的野外作业采取加强保暖并合理规划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等手段进行防护

(五)湿度

长时间在环境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容易患职业性浸渍、糜烂、湿痹症等疾病。

在环境湿度过小的地方工作时,又有可能由于水分蒸发加快,造成皮肤干燥、鼻腔粘膜刺激等不良症状,从而诱发呼吸系统病症。

如纺织业煮茧、腌制业腌咸菜、家禽屠宰分割、稻田的拔秧插秧等作业均属于高湿作业。

(六)空气质量

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不仅能够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职业损伤,并且还能够影响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作业环境质量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污染源头、加强环境通风和增强个体防护三类。

  • 控制污染源头主要是通过改进工艺技术等方式,使用不产生或产生污染物较少的生产工艺来控制污染物的源头,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作业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
  • 加强环境通风是通过主动地将作业环境中污染物质排除的方式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方法;
  • 增强个体防护主要是通过佩戴防毒面具、口罩等防护装备来被动地防护有毒有害物质。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一)”5S” 安全管理法

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即令所使用的人、财、物等资源处于良好的、平衡的状态。”5S” 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

  • 整理,就是将工作场所收拾成井然有序的状态。
  • 整顿,就是明确整理后需要物品的摆放区域和形式,即定置定位。
  • 清扫,就是大扫除,清扫一切污垢、垃圾,创造一个明亮、整齐的工作环境。
  • 清洁,就是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成果,认真维护和保持在最佳状态,并且制度化,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 素养,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养成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项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

“5S” 管理目标看板样例:

整理有用无用 区分清楚 腾出空间 防止误用
整顿有用物品 准确定位 用完归位 再取便捷
清扫见污即除 保养设备 环境优美 心情舒畅
清洁干净亮丽 六面整洁 行为文明 创造优质
素养以人为本 贵在自觉 点滴做起 重在执行

(二)作业现场的 “PDCA” 操作程序

“PDCA” 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ek(检查)和Action (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 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和完善从而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效能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地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通过自我完善和修复的方式持续地改进系统中的不足,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目的。

(三)作业现场目视化管理

通过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人员的资质和身份、工器具和设备设施的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区域的危险状态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它具有视觉化、透明化和界限化的特点。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